碎解與篩分
很多砂金礦含有膠結泥團,其粒徑有的大于100毫米,這種泥團如不碎解,將在篩分過程中隨廢石一起排除,造成金的損失。另外,膠泥還能膠結在礫石或卵石上,如不碎解也要在篩分過程中造成金的損失。
在采金船上,碎解與篩分作業是一起在圓筒篩內完成的。圓筒篩內裝有間斷的螺旋角鋼。操作時,圓筒篩內的洗滌水壓應不低于35千帕,在陸地固定選廠,則設置洗礦床進行碎解與篩分。采用平桂50型或平桂1-100型水槍兩臺,按對角線方向反復沖洗。水槍出口壓力不低于20千帕。
篩分作業能排除20~40﹪的廢石(礫石、卵石),是砂金選礦不可缺少的作業。合理篩分參數的確定須依據原礦砂中金的粒度組成的測定資料。目前我國砂金礦山選擇的篩孔一般為10~20毫米,如用固定溜槽做粗選設備時篩孔可大些,但不能超過60毫米。固定選廠的篩分設備多為格篩、振動篩,采金船則用圓筒篩。篩上沖水不但能提高篩分效率,還能進一步碎解膠泥,所以砂金礦的篩分作業多為水篩。水篩沖水量根據洗礦要求確定,并應盡量滿足下段選別作業對濃度的要求,如系溜槽粗選則沖水量應為砂礦量的8~14倍(體積比)。
脫泥
砂金礦中小于0.1毫米的物料一般不含金或含金甚微。例如琿春金礦的砂金礦中小于0.1毫米的金只占0.15﹪,樺南金礦局的砂金礦中小于0.1毫米的金占0.18﹪,而同粒級礦泥卻
占原礦砂的13.77﹪。小于0.1毫米的金俗稱漂浮金,在選別過程中很難回收,而同一粒級的礦泥卻對選別過程,特別是機械選別過程起干擾作用。所以,在砂金礦機械選礦廠內,總是設法將小于0.1毫米的礦泥脫掉。生產上常用的脫泥設備為各種規格的脫泥斗。而溜槽選金允許的物料粒級寬,且處理量大,因而溜槽選別之前多不脫泥。
選別
實踐證明,重選法是處理砂金礦有效、經濟的方法。由于砂金礦中金的粒度組成不同,各種重選設備處理物料的有效粒度界限也不同,所以合理的砂金礦選別流程應是幾種重選設備的聯合作業。
粗選段得出的含金精礦,金品位100克/噸,重砂礦物多在1~2千克/噸以上,對于含金粗精礦的處理目前有三種方法:(1)用淘金盤人工淘出金粒后重砂丟棄;(2)用混汞筒進行內混汞,獲得汞膏后重砂拋棄;(3)用人工淘洗或混汞提取金后,重砂集中送精選廠處理,用磁選、電選等方法分別回收各種重砂礦物。
砂金礦的選金回收率:兩段溜槽選別為70~74﹪,溜槽粗選,跳汰掃選、搖床精選流程為75~80﹪。